全部展开
我不知道你的意思是“费米水平设定效应”。
-费米能级由于掺杂而不能移动并且相应带的边缘不能移动的现象。
半导体费米能级会改变位置。
例如,掺入施主杂质将费米移至能带的底部并使半导体成为n型半导体。当包含受主杂质时,费米能级向价带移动,半导体成为p型半导体。
但是,如果费米能级由于掺杂等而无法改变,这称为费米能级设置效果。
如果这种效果起作用,则即使将更多的施主或受主结合到半导体中,也无法更改半导体类型。即,内置的施主或受主不能提供载流子,因此难以进行pn结的杂质补偿。
费米能级设置效果的原因与材料的性质有关。
典型的示例是宽带半导体(GaN,SiC等),通常将其称为单极半导体,因为它们可以制造为n型或p型半导体。
通常,离子半导体(半导体II-VI等)趋向于成为单极半导体,这主要是由于大量无法移动费米能级的带电缺陷所致。
因此,制造p-n半导体结是困难的。
当使用GaN制造蓝色发光二极管时,该问题以前发生并且没有解决。然后使用特殊的施主来激活掺入的施主或受主杂质,从而形成蓝色结二极管pn结。
它还具有设置费米水平的作用。
例如,非晶半导体在带隙中具有彼此重叠的深施主和深受体,并且费米能级被设置在中心,使得难以实现掺杂效果。